共享单车市场迎来大洗牌 “自行车第一镇”如今萧条(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老李也感觉到了这一点,5月下旬,来吃饭的人就少了很多,到了7月之后,日营业额减少了一半,他问常来吃饭的工人们,工人们的说法是企业放假,一部分人回家了。在空闲的时候,他特意跑了几家工厂,他发现,几个月前都在加足马力干活的企业,大部分都已经停止生产了,“个别的还有人,大部分都空了。”
刘芳所在的企业虽然没停产,但已经开始减产了,从7月起,刘芳就没有再上过夜班了,收入也少了很多,她想过离开,但又想要坚持。刘芳说自己明白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局面,“发展太快了。”
老王已经半年没有领到工资了,“领导总说钱紧张,那你说还怎么好意思要?”老王是天津美邦车业一名普通的工人,他没想到,工资一拖就是半年,如今美邦车业已经停工,绝大部分工人都已经离开,“不少工人的工资都没发全。”
4月份,美邦车业曾对外宣称接到了40万辆“小蓝车”的订单。这一度让美邦车业兴奋不已,但夜以继日开工了一个多月后,美邦车业发现成为“小蓝车”的供应商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生产了不到3万辆车吧,就中止合作了。”美邦车业一名员工不愿意透露公司与“小蓝车”为什么停止合作,“不是我们这边的原因。”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如今共享单车的洗牌期已到来,一些资金弱、运营差的共享单车小品牌企业或会率先被市场淘汰,“二线的共享单车都非常危险。”
市场冲击
一季度北京半数自行车门店关停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愿意承接共享单车的订单,在王庆坨镇,有一部分企业曾经拒绝过共享单车的订单,理由很简单,共享单车要求的体量过大,一些企业并没有能力“吃”下这些订单。相比普通单车,共享单车在性能、安全性方面要求更高。
尽管老丁没有接过共享单车的订单,但现在这个时候,工厂里也只剩他一个人了,他最大的体会就是普通自行车卖不动了,“市场饱和了。”
而这一点在一家生产自行车钢圈的企业收入中有所体现,“最好的时候,大概是2013年、2014年这两年,那时候,每年纯收入差不多二三十万。”企业老板老王感慨颇深,“2015年之后,订单开始下滑,但并不明显。”
老王说,2016年,企业订单开始大幅度减少,年底一算账,收入少了一多半,“都去骑共享单车了,谁还买自行车啊。”
来自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北京市半数自行车门店关停,自行车市场销量下滑超过50%。其中,千元以下自行车销售受影响最大。
10月,老王的企业停工半个月,“又赔了3万多。”想起这些,老王就忍不住叹气,今年的收入恐怕还不如去年了。
在宋清辉看来,由于政府总体对共享单车行业持鼓励态度,这也是直接导致一些一线城市共享单车数量供过于求的原因。近期,多家共享单车“押金难退”问题,已经引发了市场监管者的注意,目前多部门正在商讨共享单车押金监管举措。
“在共享单车整体行业频频出现融资困难,面临押金挤兑风波的背景下,企业要想活下去,只有走‘强强联合’之路。”宋清辉建议,共享单车可以考虑合并,这意义重大,因为不但能够增强抗风险能力,而且对于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亦具有积极影响。“两方或多方的合并不仅有助于在生命周期方面得到提升,还能够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