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消费者用行动说不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上市数月即遭“滑铁卢”,生产线被“光速”拆除,下一代产品更是“发布搁浅”。
曾被寄予厚望、以极致纤薄机身挑战物理极限的iPhone Air,在上市短短几个月后就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失败。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已决定将原计划于2026年秋季发布的第二代iPhone Air(代号V62)从产品路线图中紧急移除,且未给出新的确切发布日期。
这一罕见举动,不仅证实了初代机型销量远低于预期,更标志着苹果试图在产品线中开辟“第四赛道”的又一次探索正面临搁浅的风险。
当极致的“薄”无法掩盖性能和续航的“短板”时,消费者们毫不留情地用脚投了票。
生产线“光速”关停:市场遇冷,供应链集体“刹车”
曾以极致纤薄挑战物理极限的iPhone Air,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已暂停其后续研发计划。当“薄”的理念无法战胜用户对续航和性能的“实用”需求时,一场溃败已在所难免。
市场对iPhone Air的冷淡反应,迅速传导到了最敏感的供应链端,引发了一场“光速大撤退”。
多位直接了解情况的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初代iPhone Air的销售表现“相当惨淡”,苹果不得不对生产计划进行断崖式砍单,而代工厂的反应更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求生欲”。
为iPhone Air代工的两大巨头中,立讯精密据称已在10月底全面停产。而富士康更是拆除了几乎所有的iPhone Air生产线,仅保留象征性的一条半,并预计将在11月底前彻底停工。这与他们为热销机型(如iPhone 17 Pro)配备数十条产线的盛况形成了强烈对比。
根据消费者情报研究合作伙伴(CIRP)的数据,今年9月,iPhone Air在所有iPhone机型销量中的占比仅有3%,甚至不及去年被戏称“凑数”的iPhone 16 Plus(4%),而同期的iPhone 17 Pro和Pro Max却合计占据了21%的市场份额。
尽管知情人士表示,苹果仅为iPhone Air分配了10%的制造产能,并将大部分产能留给了入门级iPhone和Pro系列,但其已生产的产品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未售出。iPhone Air在官方渠道和零售店中库存充足、随处可见,与其热销的Pro系列形成鲜明反差,这无疑是市场需求疲软的“铁证”。
致命拷问:超薄机身,到底牺牲了什么?
Air的失败,核心在于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定价对标旗舰,配置却在明显妥协。
苹果将营销火力集中在5.6毫米的极致薄度和钛金属机身上,试图营造一种“高奢”的感觉。然而,物理定律不容挑战。为了将组件塞入如此纤薄的机身,苹果在两个消费者最关心的核心指标上做出了“致命”妥协:电池续航和摄像头硬件。
评测人士普遍抱怨,iPhone Air的电池容量偏低(约为3000mAh),且仅配备单颗4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而非旗舰机标配的三摄系统,同时缺乏Pro级别的散热能力。
此外,也有网友抱怨手机屏幕涂层质量不过关。
消费者面对一款定价接近Pro系列、却在续航和拍照上明显缩水的手机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更具性价比的标准版iPhone 17或功能更齐全的Pro机型。
分析师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用Pro级的价格,卖一个阉割版的体验,用户当然选择‘要么买最便宜的标准版,要么直接上真正的Pro’!”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