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投 > 正文

创业角落的一方天地:公益创业(2)

2018-03-04 22:58来源:刘旷 编辑:李超群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以公益众筹平台为例,公益众筹基本上是靠佣金和基于流量的广告盈利,若没有流量,平台就容易陷入生存困境。这些年来诞生了许多公益众筹创业创新平台,包括众筹之家、京东众筹、腾讯乐捐、众筹网、淘宝众筹等许多背靠巨头企业资源背书的平台,但即便如此,也不免有像万慧众这般对集团贡献有限而被舍弃的角色,今后或许还会有更多平台会面临同样的境遇。

  还有数据显示,在2016年,有10695个公益型众筹项目成功完成众筹,成功项目已筹金额在区间1万元以内的项目数最多,共计5543个,占比高达51.83%。说明一般公益众筹项目的融资金额不大,超过一半的项目已筹金额都在1万元以内。从整体数据来看,公益众筹项目的融资额普遍偏低,集中于五万以下。到了2017年,由于公益众筹挤进更多的玩家,这个细分场景显得更加艰难,以致于某些平台开始背离了公益的初衷,大病救助一类的众筹项目不再像以前一样反响热烈,出现疲软的态势。

  公益创业走着走着,容易沦为以商业项目为目标的公益项目,而以商业的手段做公益,便容易将里外颠倒,这反映了做公益创业需要考虑的第一重养分——可持续性。

  再看一个例子,网络保险互助平台抗癌公社本是为公益而生,它是最早的众保模式平台,“众保模式是一种社群互助与互联网结合,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撮合功能,会员之间通过协议承诺承担彼此的风险损失,为了避免了个体负担过重,约定单次互助金不超过若干元(抗癌公社不超过3元)”,网上定义如是说。其创始人张马丁早先也确是为了创建一个线上爱心互保社区而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这种以更低成本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可以称之为公益创业。

  然而根据张马丁对外表示的三大原则,“公社坚持不预收费,社员分摊的钱交给基金会再拨付给受助人,公社不碰钱、受助人要经过第三方调查公司的审核后公示”可以看到,众保模式有潜在的风险,即成员的牟利性会影响到组织的发展,没有强力风控平台显然走不长远,因为出现资金池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据悉目前该公社的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于风投融资、基金出资,其自身造血能力不够的,规则漏洞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公社的发展,其融资情况不容乐观。

  相对来说,具有相似模式的轻松筹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诞生出新的理赔模式反而较为健全,可以看到公益创业在运营时需要兼顾组织营利与公共利益,否则还未解决当下问题有可能会制造出新的问题,因为现有条件下公益创业的支持体系是远不如商业领域完整的,这反映了公益创业土壤需要的第二重养分——技术和资本力量。

  第三重养分,则需要单独详谈了,这是公益创业的根基,是公益创业最不能缺乏的生命力。

  青年公益创业,中国时代印记

  无意间笔者发现了一个公益创业项目感受颇深,今年1月6日,在2017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成果发布会中,有50个项目从300多所高校1443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而其中便有这么一个公益创业项目“两个盒子”。

  创始人刘佳颖创造出“两个盒子”,城市一个,乡村一个。结合互联网时代大背景,现在每一个人、每件事和每一个时间都可以成为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创造价值。因此从微小市场切入创业活动,像一根针一样找准一个痛点,再把这个痛点连接到最广大人群、最广大领域,便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公益属性。在该项目中,城市的盒子是以一个集装箱建筑为载体的公益主题空间,用于传播公益教育的价值;而乡村的盒子代表建设集装箱公益校舍、多媒体图书馆等,两个盒子用互联网技术相连,城市“盒子”的消费收益转化成捐赠,反哺到公益属性的乡村“盒子”。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