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原创观点 > 正文

让人文关怀成为跨越科技鸿沟的那道桥

2020-11-27 13:51来源:99科技原创(99it.com.cn)编辑: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近日,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的凭证,对于不使用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替代“健康码”查验。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与各个部门协调,通过技术手段,争取把“健康码”和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证件整合起来,作为替代“健康码”的凭证,最大限度方便老年人的出行。(新浪科技2020年11月26日微博)

  在疫情时期,健康码可以说是我们的出行必需品了,进出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飞机等公共交通,都需要出示健康码才能通行。这对于不使用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出行十分困难。

  近一段时间,老年人冒雨交医保被拒,94岁老人需要被抱起才能激活社保卡,老人因不能出示健康码而无法乘坐公交等新闻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新闻的背后体现出的是数字时代老年人普遍面临的问题。诚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便捷、高效,一部智能手机可以解决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各种需求,但当老年人的出行、交费、社保等日常生活需求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逐渐向“线上”移动时,数字带来的就不是红利了。数字技术出现和高速发展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方便人类的生活,使生活更方便,更快捷;而现在,却逐渐成为了老年人难以跨越的鸿沟。社保卡需要由本人亲自激活,本无可厚非,通过人脸识别、自助取卡等技术手段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排队的时间,但是一味的追求效率、忽视了行动不便人群、老年人群体在操作上的问题,这是缺少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同样,医保支付方式只能通过手机支付或者银行转账,也缺少了一丝温度。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解决“科技鸿沟”不仅是需要数字技术的适应性发展,更迫切的是在使用数字技术的同时,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正如无锡在公交防疫站点为老年人设立的“老年人通道”一样,健康码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和公交卡、老年卡、市民卡等证件整合在一起,将大大减少老年人出行的困难,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跨越了出行的“科技鸿沟”。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数字技术发展的速度却越来越快,在公共服务领域,给特殊群体多一丝人文关怀,就多一丝温暖;数字技术也许是冰冷的,但人不是。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共同建起跨越“科技鸿沟”的那道桥。苏蕊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上的中欧共赢纽带,闪耀人文与科技之 一带一路上的中欧共赢纽带,闪耀人文与科技之

11月下旬的匈牙利天气寒冷,但首都布达佩斯以南20多公里的匈塞铁路匈牙利段

原创观点2024-11-25

12306推出同车接续,让出行更便利 12306推出同车接续,让出行更便利

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为了给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铁路12306手机App和

原创观点2024-09-25

自强不息、让中国铁路走向现代化 自强不息、让中国铁路走向现代化

1949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仅为2.2万公里。75年间,这一数据跃升到了16万公里。

原创观点2024-09-24

实施重点旅客服务新规,彰显人文关怀 实施重点旅客服务新规,彰显人文关怀

近年来,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在服务重点旅客出行的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服务

原创观点2024-09-21

对重点旅客服务新规彰显铁路人文关怀 对重点旅客服务新规彰显铁路人文关怀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2024年9月20日起,铁路部门实施重点旅客运输服务新规则

原创观点2024-09-21

让饭圈文化远离乒乓球,该给戴个紧箍咒了 让饭圈文化远离乒乓球,该给戴个紧箍咒了

昨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国队包揽金银牌,两位中国健儿

原创观点2024-08-06

暑运再创新高,铁路技术力与组织力让旅客信心 暑运再创新高,铁路技术力与组织力让旅客信心

自暑运启动以来,7月1日至22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07亿人次,同比增长6.5

原创观点2024-07-23

新型“特殊票”让铁路出行变的更灵活 新型“特殊票”让铁路出行变的更灵活

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高铁作为现代快速交通方式,日益受到广大旅客的青

原创观点2024-06-22

铁路建设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铁路建设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记者14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至5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

原创观点2024-06-21

超4900万、售出过2.6亿,新规程让更多儿童选择铁 超4900万、售出过2.6亿,新规程让更多儿童选择铁

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旅客运输规程》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

原创观点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