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原创观点 > 正文

铁路建设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2024-06-21 23:54来源:99科技原创(99it.com.cn)编辑:毛青青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记者14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至5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3亿人次,同比增长20.2%,运输安全平稳有序。(新华社6月14日)

  近年来,中国铁路发展迅速,路网规模、科技创新和投资额度等多项指标稳中有升,如今,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不仅有效满足了广大旅客的美好出行需求和物流服务需求,更为描绘出一幅“流动中国”的壮美画卷。

  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铁路建设步入快车道。近日,在长三角地区首开的G8388次环线高铁列车,与沪宁高铁、宁蓉铁路和京港高铁等多条高铁连接,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也改写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环线高铁的开通为长三角地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出行方案,道路的通达性正在满足人们多样的出行需求,特别是在区域路网的加持下,随之而来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畅通,将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外,“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还首次开进雪域高原,实现了武汉和西宁的高铁互通,这一壮举将两地的直达时空距离压缩了近11小时。从九省通衢到雪域高原,“复兴号”的到来彰显了中国速度的新跨越。为服务好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中国铁路高质量做好西部地区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西部“留白”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作出巨大贡献。

  铁路数据创新高,为科技创新攻坚“加油”。在发展过程中,中国铁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所获成绩斐然。特别是“复兴号”动车组,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精彩亮相,标志着中国高速列车正式驶入欧洲大陆,实现了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的历史性跨越;另外,智能铁路技术创新持续深化,初步建成基于数字孪生的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和高铁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应用技术创新深入推进,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运输组织等领域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引领交通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运输效率和质量将不断提升,“流动的中国”也将焕发勃勃生机。

  面向未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蓝图更加宏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铁路正逐步走向世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智能铁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为中国铁路的发展插上翅膀,让“流动中国”更加高效、绿色、智能。(李晓花)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相关推荐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高铁“新纽带”,让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更

6月15日,北京西、上海虹桥往返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动卧列车迎来开行一周年。一

原创观点2025-06-24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铁路货运“成绩单”:勾勒经济稳健前行新图景

1月至5月,国家铁路货运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发送货物16.41亿吨,同比增长3

原创观点2025-06-24

铁路亮眼民生成绩单印证硬件升级+服务创新双轮 铁路亮眼民生成绩单印证硬件升级+服务创新双轮

1至5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8.6亿人次,同比增长7.3%,创历史同期新高。(6月13日

原创观点2025-06-19

安全生产之铁路经验 安全生产之铁路经验

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议应急查找身边

原创观点2025-06-19

中老铁路瓜果飘香,“甜”满人间 中老铁路瓜果飘香,“甜”满人间

当下正是榴莲的成熟和销售旺季,大批榴莲正在上市,质优价又廉的趋势有望延

原创观点2025-06-09

中国铁路以创新之力续写着互联互通的当代篇章 中国铁路以创新之力续写着互联互通的当代篇章

5月17日,中国邮政集团广西分公司组织一列满载700吨板材的集装箱货物,在南宁

原创观点2025-06-03

铁路动脉奔涌,激活发展新动能 铁路动脉奔涌,激活发展新动能

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筋骨脉络,承载着经济腾飞的希望,也

原创观点2025-06-03

劳模宣讲树标杆,共绘铁路新征程 劳模宣讲树标杆,共绘铁路新征程

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浪潮中,铁路事业肩负着重要使命,而劳动者无疑是推动其前

原创观点2025-06-03

铁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铁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今年1至4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6亿人次、同比增长5.9%,创同期历史新高。据

原创观点2025-05-28

让规则成为文明出行的"肌肉记忆" 让规则成为文明出行的"肌肉记忆"

4月19日,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目前,该女

原创观点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