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经验 > 正文

联通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 Apple Watch将支持支持电话等

2018-03-19 17:49来源:99科技综合编辑:时寒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联通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  Apple Watch将支持支持电话等功能

  2018年3月7日,中国联通宣布正式在全国6座城市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办理,苹果Apple Watch Series 3 (GPS + 蜂窝网络)成为首款支持该业务的终端产品,可独立接入运营商移动蜂窝网络,支持电话、接收信息等通信功能。

  可以远程或空中对设备进行SIM卡文件配置,是实现eSIM的关键。事实上,这样的能力国产手机已经具备,并应用于境外流量服务上。OPPO、vivo、三星、小米、联想、nubia、魅族、锤子等品牌的部分机型,无需实体SIM卡,通过App就可在全球范围内享受当地网络。

  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正对eSIM的应用进行测试,但运营商的eSIM将来会更多应用在车载、无人机、医疗保健等物联网领域。由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牵头发起的“雪人计划”已经在全球完成了25台IPv6根服务器的部署,可以为全世界每一粒沙子编一个网址。

  IPv6正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而物联网正是eSIM最大的市场。

  让物与物“全球漫游”

  eSIM即嵌入式SIM(embedded SIM)的缩写。顾名思义,与传统可插拔的SIM卡不同,eSIM的概念是将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中,可以最终让SIM卡槽消失,让设备拥有更轻薄的机身,并可直接与终端交互,通过App或者云端,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智能设备连接到所选择的当地网络,赋予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网速和覆盖的能力。

  “公司起初是在做个人‘漫游’产品或者服务,但进入这个市场后,我们发现物联网对嵌入式连接技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车联网、全球智能制造(一点连接、全球发货)、智慧交通等场景都适用于eSIM这项技术。”红茶移动品牌管理副总裁牟明明告诉《IT时报》记者,在物联网领域,传统可插拔SIM卡已经难以完全满足M2M(机器对机器)设备的工业级需求。比如,可插拔SIM卡容易松动,对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抗震需求不能很好满足,同时面临数据保存时间、设备迁移时SIM卡换卡困难、SIM卡生命周期比设备生命周期短等问题。

  如何通过eSIM让物与物之间产生连接?“现在,我们已经为东风风神AX4和一汽X40提供流量连接服务。”上述人士向《IT时报》记者介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通信芯片/模组中集成,或直接向客户提供具有远程SIM配置能力的SIM卡帮企业提供的设备适配eSIM方案,而企业需要在红茶物联网平台上订购全球流量套餐或者对接红茶物联网平台。只有终端设备启用了获取数据业务,才能做到机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联网获取数据。

  虚拟运营商263基于eSIM向企业提供的同样是可供全球漫游的物联网卡,它们更像是运营商与企业之间的通道。比如,一家国际物流企业需要控制货物跟踪器,让企业与各个国家的运营商沟通,为机器配备不同国家的SIM卡明显不可行,通过eSIM解决方案,只需购买一个全球60国套餐,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2021年将有10亿eSIM终端覆盖

  运营商对eSIM在物联网上的态度相对开放,也更积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完成物联网eSIM的平台建设,中国移动也已在2017年发布4G eSIM芯片,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开始着手物联网终端。对运营商而言,相较于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个人用户,物联网市场蛋糕更大且更好把握。

  “Soft SIM、eSIM以后会是物联网的必然途径,因为它们有能力可以直接和终端叠加,并可以提供当地的网络服务。从去年开始,263投入更多精力倾斜到物联网的客户上,比如在车联网的场景里,eSIM更标准化,客户可以通过我们采购eSIM卡,也可以自己采购后使用我们的IT系统和网络能力对接eSIM的标准。”263移动通信执行副总裁吴斌告诉《IT时报》记者,运营商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可以投入芯片、模组、网络、应用等整个产业链,但物联网行业太多,企业太多,运营商未必有精力照顾到每个企业,为它们提供定制化需求。通过多年的转售业务,虚拟运营商与基础运营商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263可以从基础运营商处获得移动通信资源做更进一步地深入开发和适配,让企业一点接入,全球接通,降低企业技术接入门槛和运营开发的投入。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