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阳谋,与德国媒体的阴谋论(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因此不难理解,猜测博士选择要面对的,会是汽车界的另一个风流人物,当年要造'最便宜轿车'的'造车狂人',如今收购了瑞典国宝沃尔沃,并要和世界最成功的豪华汽车厂商戴姆勒联手的李书福。
当年保时捷家族传奇人物皮耶希,用一生心血,把奥迪及大众集团打造成一家受尊敬的的世界级企业, 李书福的横空出世,对戴姆勒来说,会是另一个皮耶希,还是另一个施伦普(在任戴姆勒董事长期间,力促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合并,打造世界企业)?
李书福其人
尽管德国媒体极力想把李书福政治化,强调李书福的党员和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以及猜测在这次收购后面可能有的国家资源的支持,但恰恰这样泛政治化的看法,实际上却显出对中国政商关系的无知,就更谈不上了解李书福本人的特点及领导力。
《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在《法兰克福汇报》及路透社的几篇报道中,都有援引没有参与到买卖任何一方的Bernstein公司一位研究员采访戴姆勒中国的一位经理的说法,得出结论说'戴姆勒管理层很吃惊'。
两大媒体没有直接采访戴姆勒集团总部的核心成员,而是通过采访相对外围的不知情人士,然后得出'吃惊'的结论。但得出这个结论的论证过程,似乎是先有论点,再找论据,而可惜的是,关键论据显得没那么严谨了。
简单来说,要准确了解吉利戴姆勒事件,就必须要对关键人物李书福有深入准确的了解,了解他的性格,他的情怀,他对未来的想法。
要对一个人,有较准确的了解,最好是在他还处于逆境,或事业正在爬坡的时候。《汽车商业评论》在此借助吴晓波在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里的的几段生动描述,试着勾画李书福的精神气质:
— 李书福当时拥有的资金是1亿元左右,他大了胆子对外宣称'投入5亿元',可是,即便是5亿元这个'大数字',在汽车业界听来也是很可笑的。与李书福同省的另一个著名民营企业家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当时也有造车梦想,他在汽车配件业已浸淫30年,一直渴望打通产业环节,造出中国轿车。在萧山家中,他常年把一张汽车风景画挂在醒目的墙壁上,日日视之,夜夜思之。当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台州李书福要造汽车时,他大吃一惊,然后很老实地说,'造车一要政府许可支持,二要上百亿元的资金,万向还没有准备好。'李书福也没有准备好,不过,他觉得造汽车很容易。在一次采访中,他轻描淡写地说,'汽车不就是摩托车再加两个轮子吗?'
— 1999年,主管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到台州调研,专程去吉利视察。李书福当面请命:'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讲到激越处,李书福说,'如果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斯言慷慨,闻者无不动容。
— 有一年,他参加一个颁奖晚会,电视台直播,轮到获奖人李书福上台了,他走路的动作明显放慢,好像是电影里的慢动作。主持人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一脸茫然地说,是他们(导演)让我走得慢一点的。此言一出,满场莞尔。李书福的草根与看似木讷为他赢得了国内传媒的同情与好感。
— 然而,在汽车界他却展现出赌性十足与杀气冲天的性情。吉利豪情一面市,就以超低的价格掀起了一场血风腥雨…吉利的入局让汽车业界头痛不已。在之前,各厂家的日子非常红火,轿车价格坚挺而上扬。'豪情'一出现,像一只土制的秤砣把上扬的涨价箭头一把拉下。李书福的竞争战略就只有很简单的一条:'做中国最便宜的轿车'。为了应战,天津夏利被迫降价,它每降一次,吉利必应声下降,杀到最后,夏利开出3.18万元的'跳水价',李书福马上挂牌2.99万元。此价一出,舆论顿时哗然,业界一片寂静。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推荐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