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原创观点 > 正文

“人类世”的新纪元开启 通过行星上居住的智慧生命给行星分级(2)

2017-09-30 09:20来源:腾讯编辑:时寒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按照这一机制,一级行星为不存在大气、或仅有极微薄大气的行星,比如水星。二级行星拥有由温室气体构成的稀薄大气,但没有生命(比如火星)。三级行星拥有规模较小的生物圈和一些基本生命形式。太阳系中暂时没有这样的行星,不过早期地球也许经历过这一阶段。四级行星正是地球目前所属级别,拥有由光合作用支撑的稠密大气层,且生命(包括智慧生命)对行星能量流产生了强烈影响。最后还有假想中的五级行星,居住在这些行星上的技术型文明已经找到了与星球和谐共存的理想方式。

  “五级行星上利用能源的物种已经与生物圈达成了某种合作方案。”弗兰克说道,“它们知道如何在从其它行星系统获取能量的同时、不对星球造成危害,这样就不至于导致自我毁灭。”

  弗兰克指出,文明发展到这一阶段,便已经学会了如何像行星一样思考,也懂得了游戏规则。它们能够修改并调整自己的活动,在长期内实现生物圈、自身和星球的可持续发展。弗兰克认为,我们总有一日能探测到五级行星留下的技术痕迹,如大型行星太阳能农场、或能量转化为有用功的迹象等。

  这一机制令人联想到卡尔达肖夫分类法,后者根据假想中的地外文明可使用的能量规模为其分级。按照该机制,一级文明能够利用中央恒星产生的能量,二级文明可收集其所在恒星系中的全部能量,三级文明则可将整个星系的能量置于掌控之中。弗兰克表示,他提出的分级机制可以与卡尔达肖夫分类法并行不悖,但某个文明要想到达二级文明阶段,首先必须居住在五级行星上。

  “某个文明必须居住在五级行星上、并且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才能成为卡尔达肖夫二级文明。”他说道,“到了这时候,才有资格考虑建造戴森球(和其它超级工程)的问题。一个文明必须突破这一瓶颈,否则就无法更进一步。过了瓶颈之后,我们才能讨论进一步发展是否现实。如果你连一级文明都达不到,卡尔达肖夫分级机制就毫无意义,毕竟行星也有自己的规则。”

  弗兰克称,他的团队提出行星分级机制只是个开始,仅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新的研究方向。“我希望我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人类世的宇宙生物学。”他说道,“这项研究只是个开始,决不是结束。”

  哈佛-史密斯森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阿维·勒伊布(Avi Loeb)指出,这一新框架对未来观测行星大气具有实际意义,同时鼓励我们反思自身对地球的影响。

  “例如,通过观测其它类地行星,我们也许能发现摧毁了原有自然栖息地的外星文明有哪些破坏环境之举,”勒伊布表示,“这也许能说服政客们更好地管理地球,以免重蹈覆辙。”

  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安德斯·桑德伯格(Anders Sandberg)认为,文明也属于一种物理系统。

  “分析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有助于理解它们的作用和外在表现,”桑德伯格指出,“就像我们按照地质化学成分和生物圈类型给行星分类一样,文明也是值得考察的因素。当然,要想掌握这一技能,我们要先对几颗这一类型的行星展开观察。”

  桑德伯格并未参与此次研究,但他认为该分级机制或许还能加入更高级别的行星,如六级或七级行星,所涉及的也不仅是纯技术型文明。但问题在于,我们也许很难区分不同级别的行星。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