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科学突破之一的基因“剪刀”在未来可能撬动更大的市场(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轻松导航,占据市场最大份额
尽管“定制服务”简易化是趋势,但是定制CRISPR的简便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它由RNA做“向导”,与DNA的“亲近”程度比蛋白质更近一步。
一篇《基因编辑,别忘了还有ZFN和TALEN》的文章去年7月发表在生物技术专业网站生物通上,一个“还”字,让CRISPR这种基因编辑技术的火爆不言自明。CRISPR设计操作简便的优势,让其出现最晚,却应用最广。
“向导RNA的合成非常容易,只要确定序列,按照序列互补性原则合成就可以。”谢震说,“但是蛋白质与DNA的作用,不存在‘互补’这样明确的关系,要合成用于向导的蛋白质区域,需要一整套流程,包括预测、验证等。”
谢震解释,这方面TALEN相对容易一些,根据已有的TALEN蛋白结合DNA的特性,可以帮助设计出与特定DNA序列结合的蛋白,ZFN是“定制服务”中最复杂的。
正因为CRISPR灵活的“转场”能力,它在各个领域的基因编辑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分析报告中指出,CRISPR有望占据全球市场的最大份额。
这也致使ZFN技术的拥有者Sangamo生物技术公司老总“酸葡萄”般地表示,CRISPR尽管效率高,但在“精确度”上不及ZFN,不能用于医学领域。2017年,该公司组织实施了第一例人体基因改造治疗的临床试验,向血液内注入基因编辑工具ZFN,以期治疗亨特氏综合征。
事实上,CRISPR技术也已开始在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开展临床试验。2016年,我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用CRISPR技术删除了肺癌患者免疫细胞中的PD-1蛋白基因,再将基因编辑后的免疫细胞重新注入患者血液中,期望治疗癌症。
“可以通过对蛋白质性质的微调,提高核酸酶的识别能力。”谢震表示,很多提高CRISPR精确度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2016年,谢震团队就在《自然》子刊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通过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合理拆分Cas9蛋白,利用多输入合成基因线路感知不同分子信号,实现了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对Cas9/dCas9活性的精确调控,为精确控制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提供了新的策略。
技术进步,精确度再刷新
“之前是剪刀将双链剪断后,仰仗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及修补的DNA模板修补基因。现在不剪断,直接让碱基变身。”《科学》杂志2017十大突破中的碱基编辑器,是哈佛大学团队对CRISPR技术的改进,通过核心组件——“酶”的变化实现了编辑功能上的进步。谢震解释称:“原来的Cas9酶的活性丧失了,结合上没有‘剪刀’能力,但与其他蛋白融合能变成使单个碱基突变的酶。”
“最开始他们在自然界找到了这种能定向突变C-T碱基的酶,后来他们自己造了另一种能够定向突变A-G碱基的酶。”谢震说,“目前要解决的是准确性问题,如果在特定区域存在多个重复的碱基,要突变哪一个是需要确定的事。例如把目标位点5个碱基以内的A全部突变掉,需要精确到单个碱基。”
据报道,基因组编辑技术主要应用在细胞系改造、遗传工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目前细胞系改造占最大份额,基因编辑干细胞疗法的研究认知度高。“基因编辑更像一种底层技术,是实现功能或者产品的渠道和方法,期待它的产品能够早日落地。”谢震说。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