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圈的风向标温州人,炒完房子炒区块链(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王昊父亲就在其中。在全国房市波诡云谲的2002年初,他靠着150万的首付资金在上海狂买了20套商住房,每套约25平方米。配齐家具后以每月每套3500元的租金顶按揭,还净赚2万。3年后,房价暴涨一倍,便将房子全部脱手,净赚近千万。类似操作成了之后十几年温州人炒房的标准动作。
“干这一行要的是够准够快够狠,无异于刀口舔血,狠赚一把就要离场,寻找下一城。简单说就是发现未开发的价值,打个时间差。”王昊说,这是他父亲炒房十几年得出的结论。
当年,他父亲甚至尝试过把家里的拉链厂作为融资平台,拿信贷资金去炒房、炒地皮。类似情况,在浙江和全国各地都存在。
2007年,王昊也炒起了房。试水是在距离五马街30分钟车程的新建小区群。10套房,9个月时间,均价涨2倍,个别楼盘超过3倍,出手后净赚1670万。
听老爷子讲他们之前的辉煌战绩是一回事,自己操盘又是一回事。在袅袅腾起的烟气中,王昊说他这辈子从未想过有如此轻松的赚钱方式。
02
借贷、炒房是赌命
腰挂60把钥匙,每天的任务就是挤着公车去收租,一天两户,一个月正好收完。这是曾在温州流传最广的创富故事。
体会到什么是赚快钱的王昊想成为故事的主角。2008年,他问老爷子要了2000万,向银行贷款5000万,民间借贷5000万,拉上10来个朋友凑了3个亿的盘子。
他的目标很大:通过资本操作,吃下乐清十分之一的流通盘。他们成片购买商铺、公寓,或是别墅,收取租金,待房价高涨后全部脱手;他们给售楼员回扣或者雇人排队拿号,再以成千上万的价格把号卖给买房人。10来个人私底下也有协议,商量好价格,放到同一个中介去卖,如果有人降价出售,团队就将其永久踢出。
“我以前做的也是实体经济,成日操心操肺,吃力不讨好。但是房地产不同,不需要你懂太多,只要资金流不要出问题,躺在家里就能赚钱了。”那时候,刚开辟新领域不到2年的王昊和他的朋友,讲起炒房秘籍,早已头头是道。
但民间金融危机的爆发,像是致命一击。
王昊说,温州人的炒房资金来源中,民间借贷是大头。以月利息3分(折算年息36%)通过温州民间的地下钱庄借入,在投资机会热的时候,利息能到七八分。
同时,大量信贷通过房地产抵押贷款和企业互保、联保贷款流入市场。一大批企业负责人主动负债、运用高杠杆套取现金砸向以房产为主的投机场,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0%-1000%。
但2010年末,浙北一家上游企业倒了,涉及到交叉互保贷款金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连锁反应到下游企业便一发不可收拾。
之后几年,温州商人接连跑路,温州的房价对半砍,温州市法院查封房屋至少3000套。
“我知道,我们迟早要跌在高利贷和房子这两个东西上,但当时就连老头老太太都在炒,你说我们可能下牌桌吗?”王昊拿起了桌上的杯子,又放下。
在房产被低估时,炒房是求财;在房产泡沫中,炒房是赌命。即便是在全民炒房的现在,以前高调的温州炒房团也没了踪影。
03
一场场没有根基支持的疯狂投机
在王昊大举进攻房地产的2008年,同是温州人的赵健已在煤矿场摸爬滚打2年。2年时间里,每天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走进他的办公室,目的只有一个:买煤。
“有一次,一个人带着上司命令来,非要带着3吨煤走,最后把原来用来铺路的煤渣都买走了,没办法,他也是实在买不到煤了。”赵健说,在这个市场,卖方才是老大。
作为老大的他,手下有近千个工人,几乎所有的工人都要干14个小时以上,得到的回报是20-25块钱。而每天,煤矿里能挖出几十万现金来。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