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共享竞争加剧、整车厂利润压缩等变革催生的结果已经逐渐显现(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目前,传统汽车厂商、互联网巨头等企业无不将无人驾驶看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但从整个市场发展来看,包括无人驾驶的基础设施、车辆技术、法律法规,以及在出行服务领域的实验和应用发展还不够成熟。
“无人驾驶的整个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到位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如果是以4/5级为目标的车企,无人驾驶真正能够为企业实现产业化利润,可能还需要大概10年左右时间,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漫长,因为汽车毕竟是一个注重安全性的产品。”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说。
《报告》预测,5级无人驾驶车辆成为主流的时间点应该不早于2027——2028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乎5级无人驾驶车辆能否成为主流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报告》认为,2025年将是纯电动车价格的临界点。与此同时,在2025年到2030年之间,纯电动车的成本将低于内燃机汽车。
例如,2030年,一辆汽油汽车的燃料成本在车辆出行成本中占到7.7%;保养以及保险等方面的成本占到12.1%。反观一辆纯电动汽车,燃料成本在车辆出行成本中仅占到6.5%;保养以及保险等方面的成本占到8.9%。届时,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达到600公里,充电时间也将降低到和内燃机汽车一样的5分钟加油时间。
“虽然我们对于无人驾驶的进展还是不自信,但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可能会更快一点,也许再过5——6年,到2023年,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有可能会与传统燃油车接近,在中国的发展可能会更快一点。”彭波认为,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推进。
“共享出行经济”让行业利润重新洗牌
每经记者 梁薇 实习记者 段思瑶 每经编辑 杨军
“出行市场是价值2.2万亿美元的产业,但现有的公司所占利润未来将减半。”《2017年数字化汽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
据普华永道思略特测算,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变革正在向共享化和无人驾驶的前景迈进,而竞争、技术、规模化发展将降低使用共享交通服务的每公里平均成本,预计将减少到目前的一半以下,这就意味着到2030年,消费者在出行上的花费将减少10%。
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得现在主要依靠新车销售与售后服务赚取利润的企业,未来的利润结构也将发生变化。普华永道思略特测算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的车企、供应商、经销商目前85%的利润来自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但这一数字未来将减半。因此,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市场将缩水,车企和供应商将被迫整合。
测算数据显示,2030年,共享及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偶尔的拼车)将占到人们出行总里程37%的比例,在交通运输成熟的市场中,购买高档汽车的家庭每年将花费约3800美元在共享出行上;2030年,共享出行的行业竞争将进入白热化,开始区域化/本地化,参与者将包括:数字技术公司、市政当局、公共事业单位、交通当局、物流公司、电商车队等。
相比于目前的主流整车销售模式,出行服务的地域化和本土化特征将会更加明显。普华永道思略特研究团队认为,虽然平台的客户接口、法律法规等适用性范围较大,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共享汽车的车队清洁和维保等业务、出行需要的停车及充电等配套设施以及各当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基础设施等,都需要运营企业进行本土化的运作。
在国内市场已有的出行服务公司中,这一特征已经表现得较为明显。例如力帆汽车主导的盼达用车,目前最主要的运营城市正是力帆总部和工厂所在地重庆,而吉利汽车旗下的曹操专车则以其大本营杭州为主要据点。此外,国内最大的出行服务提供商滴滴出行在各个城市也有不同的运营策略,例如在北京和上海的司机需要有当地户口和当地车牌,而这正是当地政策要求产生的区域性特征。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