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你们卷LLM了!AI教父杨立昆要单飞创业(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在上个月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这位65岁的科学家更是放出“狠话”:“我一直在硅谷……包括在Meta内部,树敌不少。因为我曾说,在三到五年内,世界模型将成为AI架构的主导模型,任何神志清醒的人都不会使用我们今天拥有的这类LLM。”
当他的“世界模型”愿景,与公司全力押注的“大模型”航向出现根本“鸿沟”时,选择“另起炉灶”,去追逐心中的“真理”,也就成了必然。
权力更迭:“老帅”被“小将”管,这谁受得了?
除了理念不合,Meta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人事变动,或许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边缘化”早已开始 随着Meta的战略重心全面转向LLM,杨立昆这位“老将”在公司内部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于2018年便卸任管理职务,转而担任一名进行长期研究的“个体贡献者”——这个职位听起来更像“荣誉顾问”。更“扎心”的是,他并未参与创建Meta首个开源大语言模型Llama的团队,此后也未曾参与其开发的日常运营。
· “小将”逆袭“老帅” 今年夏天,年仅28岁的Scale AI创始人汪滔(Alexandr Wang)被任命为Meta的新任首席AI官,直接成了杨立昆的“顶头上司”! 紧接着,公司又引入了另一位更年轻的首席科学家赵晟佳,其职位也在杨立昆之上。
虽然CEO马克·扎克伯格七月份曾发文安抚,称“杨立昆的角色没有变化”,但“冰山之下”的暗流涌动,岂是几句话就能掩盖的?
· “AI部门裁员”雪上加霜 有现任和前任员工透露,近几个月来,杨立昆所在的AI部门还面临裁员和资源减少,在内部声望也有所下降。 这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局面,无疑加速了杨立昆“出走”的决心。
第三部分:一个“孤独先知”的传奇
杨立昆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AI领域的“特立独行史”。
当机器学习还无人问津时,他便以此为博士课题。他曾在“AI教父”杰弗里·辛顿的实验室工作,后在贝尔实验室协助开发了银行广泛使用的手写识别技术。
他拥有电气工程的本科学位,通过大量阅读物理学等跨界知识来丰富自己。2013年,扎克伯格亲自招募他领导Meta的基础AI研究实验室(FAIR)。 2018年,他与辛顿和约书亚·本吉奥共同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奖项——图灵奖。
第四部分:并非“孤军奋战”,“世界模型”或成新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杨立昆的探索并非“孤军奋战”。
AI领域的另一位顶尖学者、ImageNet的创造者李飞飞,也对“世界模型”寄予厚望。她的新公司World Labs最近发布的模型Marble,就是一个能够理解并生成3D环境的“世界模型”。
李飞飞也曾表示,未来可能需要“超越Transformer架构”去探索新的模型,这与杨立昆的理念不谋而合。
两位AI“天花板”级别的大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超越LLM的“世界模型”,这或许预示着,在LLM的“狂欢”之后,AI行业将迎来一场更深层次的“范式革命”。(小小)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推荐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