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投 > 正文

办公室货架上的硝烟:一家3个月融资超1亿的公司与一个新赛道的揭幕(2)

2017-11-04 15:09来源:36kr 编辑:李超群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但从两家公司的资本背景出发,则更容易理解这起合并交易的始末——两家公司都拿到了来自 IDG 和蓝驰资本的投资;更重要的是,阎利珉在成都迎来的客人中,除了楼军和殷志华,还有高瓴资本的运营合伙人、番茄便利的天使投资人干嘉伟。

  这同样是两个有足够分量的名字。干嘉伟曾是阿里巴巴副总裁,后来加入美团就任 COO,在当年团购大战厮杀最为激烈的时候,干嘉伟曾帮助美团度过了草莽阶段,迅速甩开竞争对手;而殷志华则曾是干嘉伟的旧部、美团华东地区总经理,正是在他的主导下,美团在大众点评的「家门口」重挫了对手。

  在楼军看来,能推动两个团队快速谈妥合并的关键是「互补」。当果小美在成都以开放货架的方式切入办公室的同时,番茄便利正在上海尝试用智能冰柜的方式探索饮料、便当等鲜食打入市场的方式。

  一手带起聚划算的阎利珉认为自己的长处在于线上运营,而美团系出身的殷志华和干嘉伟显然对线下战役更游刃有余。

办公室货架上的硝烟:一家3个月融资超1亿的公司与一个新赛道的揭幕

  (左起:殷志华、楼军、阎利珉)

  「一开始我们只聊一件事,那就是办公室货架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大家以前都是亲自在前线『见过血、打过仗』的人,都是从基层开始做,后来管理团队,能不能一块战斗,或者说味道对不对,一聊大家就都清楚了。」阎利珉说。

  更直接的考量来自市场的压力。这时的果小美和番茄便利,铺设的货架点位排名都还挤不进头部,但每天都会传来竞争对手融资和入场的消息。「中国创业者的生存环境很恶劣,很多领域一上来就是'大块头'的游戏,」——阎利珉指的是已经入局的饿了么、京东到家,和前大众点评 COO 吕广渝创办的猩便利,「如果不合并,无论体量还是外部竞争环境都还是单打独斗,不占优势。」

  合并敲定当天,新公司就确定了统一沿用「果小美」的品牌,由阎利珉出任合并后新公司的 CEO,殷志华担任总裁,而干嘉伟也直接担任了新公司的战略顾问,更深程度的参与进来。

  这支「见过血、打过仗」的新团队笃信,尽管战场尚未「染血」,但硝烟的味道已经很浓了。

  来了!资本、老将和野蛮人再临

  自殷志华和甘嘉伟加入团队后,新公司的全国扩张路线图已经清晰起来:「目标是到年底进入 30 个城市,明年就要达到 100 个。」

  这对 9 月底才刚刚开始冲出成都的果小美来说,实在是一个激进的扩张计划。但竞争对手们攻略的速度更快,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味生活、领蛙、哈米科技等等公司所铺设的货架数量都已经达到 1000 至 3000 枚。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在 2017 年夏天到来之前,都几乎无人关注的模式。

  零食本身就属于高毛利的商品,而放置在办公室里的货架更是圈住了每天八小时内流动极低的白领用户。和 O2O、无人便利店相比,它离消费者更近,扩张复制的成本也更低。

  这个模式的最大争议在于商品的丢失和偷盗问题。楼军告诉极客公园,目前行业里各家公司,「运营的好一点的能把货损控制在 3%,但也有比较糟糕的,高达 25%,相当于卖四件丢一件。」

  一位投资人也向极客公园表示,最早在去年 10 月自己就接触过这类创业公司,那时他的直观感受是「这件事情太 low」,并不看好。

  从 2017 年下半年,这个行业突然开始急速升温。帮忙按下加速键的是资本。

  曾经犹豫的玩家陆续登上牌桌,一猛子地疯狂押注。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近两个月内,这个领域就吸进了 25 亿人民币的热钱。这种融资速度已经超过了半年前的共享充电宝和一年前的共享单车。不少资本都会像 IDG 和蓝驰资本一样,同时选择至少两家公司下注。

  不少资本都开始意识到,虽然目前大部分货架只是售卖零食,但用户习惯一旦建立,想象空间巨大。启赋资本投资总监谢波在一篇文章中认为,「办公室货架未来甚至会替代部分便利店、零售电商和外卖的需求。」

办公室货架上的硝烟:一家3个月融资超1亿的公司与一个新赛道的揭幕

  (办公室零食货架上的SKU普遍为30-50个,但延展性很强)

  但是,一个让创业者无法回避、又相当「残忍」的事实是,这仍旧是一个「草根创业」难以企及的领域。

  楼军承认,刚成立一个月时、「天使轮的钱还没到账,就被资本追着开了B轮」的果小美能够得到资本的追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人们对阎利珉光鲜资历的认可。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