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货架上的硝烟:一家3个月融资超1亿的公司与一个新赛道的揭幕(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番茄便利那边的情况也是类似。事实上,目前拿到大额融资的公司,团队背景普遍雄厚:被阎利珉看做强劲对手之一的猩便利,是由同样出身阿里的、原大众点评 COO 吕广渝创办,投资人囊括了王兴、张涛和王慧文等人;从便利店切入的便利蜂背后主导者是庄辰超;在七只考拉和美味生活的团队里,也有来自美团、大众点评、回家吃饭等公司的前员工。
这是个门槛不高、能够自我造血的生意,长期必须走向精细化运营。本不该成为关键因素的资本,却编织出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将当年 O2O、团购大战中的一批「老将」重新洗牌又聚拢;也在战火还未彻底燃烧起来的时候,就把「小玩家」隔绝于外。
几乎来不及喘息,「小玩家」已经面临着被清洗的命运。极客公园接触的一家早期入局的公司表示,已经开始渐渐考虑以「合作」的方式并入某家大额融资的公司之中——即便在此之前,他们在北京的几百个货架已经盈利。
「有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找到谈我们合作,说准备拿出几亿进来『玩玩』,你说我们自己做还有什么机会?」该公司创始人很无奈的表示,自己的「团队背景不强,资本不认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果小美在北京的招聘过程中也发现,应聘者不乏来自竞争对手的前员工,其中几家公司甚至已经开始裁员,随时准备「撤退」。
资本来了,「野蛮人」的玩法也来了。以烧钱为代价的价格战终究无可避免。极客公园了解到,目前猩便利的策略是每布局一个货架即补贴 1800 元,以零食优惠券的方式发放。还有公司选择向入驻的办公室直接支付每个货架 1200 元「入场费」。
阎利珉认为果小美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别人卖 4 元的商品,我可以卖两元,在扩张的阶段,我们可以不在乎毛利,甚至负毛利的去做。」他甚至指出,理论上只要空间足够,每个公司可以放置多种品牌的货架,而价格战会成为把竞争对手「清除出去」的武器之一。
一切的前提,都在于全国性的加速「扑进这个场景」,如果动作不够迅速,留下市场空隙就可能被地域性团队割据。
一位主攻办公室货架项目的投资人对极客公园表示:「如果一些地区性的团队稳扎稳打,在小范围内高密度地进入公司,在点位较少的时候就开始盈利,后期头部公司再想替换,难度会比较大,去收购的话价格也会比较高。」
这也是 O2O 时代曾经出现过的问题。
在目前的阶段,货架密度将成为唯一的壁垒。楼军预测,到 2017 年年底,「整个行业应该都铺不到 10 万个点,我觉得任何一家公司,不做到两万个点也谈不上有壁垒。」
不过有一件事已经可以确定,这注定是一场消耗战。
去哪?简单的入口,和繁复的战局
看上去,这已经是一场被狂热资本吹起的大风,接下来的混乱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但包括阎利珉在内,也有不少人明白这个「低门槛、容易被复制」的模式背后到底蕴藏着的是什么样的机会。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