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一线”的创业者自白:是因为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而在位于龙华的一家软件产业园里,负责人张涛和运营团队正在紧张的讨论着下一步工作规划,评估是否有必要将园区业务部分关停。因为仅仅8%的出租率,让他完全看不到园区的未来,“去年很多经营不好的创企,都从市中心搬到我们这儿来,我们还以为机会来了。但(今年)春节前,这些创企又开始陆续退租,甚至部分租了好几年的企业也要迁走。”
据了解,从去年国庆到年前,宣布搬走的36家创业企业里有16家是项目失败,11家选择将公司迁至华南地区其他三四线城市发展,有9家则是搬迁到了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继续坚守项目。
“很多不受地域限制的电商项目,索性过完年就都不回来了。”他告诉懂懂笔记,还有部分年轻创业者春节回家之后就被家人用各种方式或理由“软禁”了起来,认为创业过程太苦了,说什么也不让其回到深圳,再做无谓的“折腾”。
更有一些已经在父母的安排下留在老家上班了,“创业项目拎包入驻,但走的时候却都是拍拍屁股,苦了我们做管理运营的,要收拾这些烂摊子。”
曾是作为“老创客”的一员,老卢在经营产业园的这五年里,见证了深圳创业市场的繁荣,也见证了资本市场的火爆,但对于逐渐到来的“萧条”态势,也让他内心感慨万千。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一个产业“泡沫”过后,回归理性的必然阶段。
“创新力和创造力,会跟随着这些不回深圳、留在家乡的创客一起,渐渐往三四线城市下沉,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一线城市众多“泡沫”下应运而生的孵化器、创客空间、产业园而言,却是一件关乎存亡的大事。
那么,活力四射的深圳,与创客们刚刚起步发展的家乡相比,到底会有哪些差别?
“逃离”,只为在事业和生存上取得“平衡”
“离开深圳,或许是我们平衡生活和事业一个折中的办法。”
2014年,选择放弃稳定的工作,来到深圳创业的莫华,已经在年前选择将整个在线教育项目迁回老家,并入驻这个三线城市的某小型创客空间。
他告诉懂懂笔记,虽然老家的机会或许不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多,但是运营成本、生活成本明显是下降了。“伙伴们大部分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所以大家也都愿意回来创业。”莫华说,公司在深圳所租的办公室位于南山一甲级写字楼,每个月租金就高达1.5万元,加上伙伴们的宿舍月租金5000元,工资开销6万元左右,总计接近8万元了,“我们仔细算过,要想收支平衡,每个月新增的付费用户数量至少要300~400人。”
而为了获得资源、融资、人脉、机会,“门面工程”更是硬性支出,没办法节省。再加上在线教育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团队成员为了拓展业务合作,每天都加班加点,CEO莫华更是压力山大。即便如此,公司的运营成本,员工的生活成本过去一年来仍在不断增加,在经历了办公室涨租、宿舍涨租、员工涨薪之后,项目终于不堪重负出现了持续性亏损。
“我们的项目很受欢迎,但不代表这点儿盈利能跑赢深圳成本的增幅。”于是,在有一定业务基础之后,他索性决定将项目迁回老家。仅场地租金成本,每个月就节省了将近9000多元,他和员工们也能够吃住在家里,生活成本更是大大降低,“反正是互联网项目,只要有网络、有人才就能做。”
而除了莫华所提到的成本因素外,近两年部分三四线城市,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对于创客项目的补贴力度也不断增加,租金补贴、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正在不断吸引初创项目入驻落地。
投稿邮箱:jiujiukejiwang@163.com 详情访问99科技网:http://www.fun99.cn
